1、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ClassicalEconomics)。

2、在20世纪以后,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理性预期革命等三次大的革命性变革,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3、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相关资料图)

4、张伯伦革命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它科学地指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

5、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垄断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

6、凯恩斯革命使得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新古典经济学图形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7、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从根本上推翻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他科学地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因素。

8、据此凯恩斯提出的“需求管理”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9、理性预期革命以卢卡斯为代表,又称“卢卡斯批判”。

10、它开启了微、宏经济学相互融合的进程。

11、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并由此引起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这种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新古典经济学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而总需求的变化又将导致经济波动。

12、所以他们科学地指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而不仅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

13、第二代新古典派经济学新古典派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新古典经济学书籍sicalEconomics)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

14、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

15、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

16、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17、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18、新兴古典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经济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

19、比如,他们以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基础,重新阐述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国际贸易原因的论述。

20、他们的研究旨在重新科学的寻找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建立起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模型;他们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学问”的定义,改变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新古典经济学动中的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其主要任务是对技术与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

21、杨小凯等人提出的新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这个流派被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以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

22、第四次综合此外,经济学在20世纪末,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和标志,又开始了第四次综合。

23、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是将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直接奠定于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超越;二是加强对信息问题、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新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和新发展;三是进一步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就能实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本文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有帮助。

上一篇:WTT澳门冠军赛:王曼昱战胜陈梦夺得女单冠军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